想必最近大家一定又被实力派男神张一山给刷屏了,凭借着那场出神入化的独角床戏,《余罪》第二季也迅速进入了网友的视线中。两天看完两季的笔者表示这部剧真是“点开就停不下来”、“简直像打鸡血”。
《余罪》是当前网剧市场中并不常见的烧脑型网络剧,虽然第二季某些地方剧情还是生硬和掉智商,出现了严重的逻辑错误,反派也没有先期渲染的那么强,智斗的内容并没有完全得以展现,但是对比同期电视剧《是!尚先生》那宛若智障一般的剧情和表演,《余罪》真是好单纯好不做作,和外面那群妖艳烂剧好不一样!
与其它的罪案剧不同,《余罪》脱离了“破案”的旧模式,将重点落在了“人”。纵观同类型网络剧,无论是《暗黑者》还是《心理罪》,它们主要解决的是一个个串联起来的案子,但《余罪》自始至终,主角只需要解决一个案子,就是搞定傅老大、端掉整个贩毒团伙,这就使得它最终是以连续剧的形式出现,而非系列剧。
观众天生对“故事”有着强烈的依赖性,这也就是为什么就算系列剧总是以单元的形式出现,但总有一条主线牵连着整体的故事,让观众不会随意弃剧。
《余罪》更是把这种连续性加深了,在犯罪团伙中的“过五关斩六将”、己方势力带来的重重危机、余罪的个人心理挣扎,一环套一环,彼此交织,相互推进,如此循环往复,虽然是一个很常见的模式,但却处理得非常得当,不会让人产生“套路,都是套路”的厌烦感。
《余罪》的热播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除了内容相对过硬、演员选择得当、排播宣传方式也恰到好处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在远远没有饱和的罪案剧市场中占据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无论国家再如何施压管理,观众对罪案剧的需求永远都是旺盛的,只要有观众市场,在没有时段排播限制的网络空间中,罪案剧永远是最受欢迎的类型剧之一。
《余罪》的成功势必会让更多的人将目光转向罪案剧这个领域,跟风也好,独创也罢,如何能够在这个领域中站稳脚跟,方法还需要仔细琢磨琢磨。
打破陈旧的思维,其实只需要一个创新点
假设罪案剧是一个圆圈,这个圆圈就代表了罪案剧的基本元素——侦探、破案、大魔王、人性挣扎等等。
你可以把你所见的最离奇的案件都装填进去,但是你永远突破不了这个圆,因为再离奇的案件,都会被套进“破案”与“成长”混杂这个模式化的故事中,最后你讲述的故事和其他人不会有任何区别,也许你的案件更为猎奇,但观众的审美总是会疲劳的。
所以这时候,你需要创新,在故事内核或人物设计上寻求突破,用更当代一点的话来说,你需要一个好梗。有了一个好梗,你可能只是在罪案剧的这个圆上突破了一小点,但是只要有一个突破点,你就可以把其他人远远的甩在后面,制作一部具有很长生命力的剧集。
当我们正常破案已经激不起任何浪花时,我们可以玩一玩穿越破案(韩国电视剧《Signal》该剧主要讲述现在的刑警朴海英和过去的刑警李材韩通过老式对讲机,穿越时空进行连接,并在过程中破获了一些长期未结案件的故事)。
当警察破案已经逐渐让观众失去好奇感时,我们可以试试富二代破案(俄罗斯电视剧《纨绔子弟,该剧主要讲述一个酒驾之后揍了警察的富二代,被老爸强行塞到警察局里“改邪归正”并且屡破奇案的故事。)。
当一个卧底与犯罪团伙斗智斗勇的故事已经套路化的时候,我们可以搞一搞“卧底大联盟”。(美国电视剧《Graceland》该剧讲述缉毒署(DEA)、联邦调查局(FBI)、海关署(U.S. Customs)等形形色色不同执法部门的探员们,奉命以卧底身份伪装成一家人在南加州海滩的一栋房子里共同生活,并且联合起来将犯罪分子捉拿归案的故事)。
即将走入观众视线中的几部罪案剧,例如《法医秦明》、《灭罪师》、《如果蜗牛有爱情》也无一不是沿着前人的步伐,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法医秦明》走的是“稀有人设+专业化”的道路,《灭罪师》走的是“异国风情+传统推理”的道路,而《如果蜗牛有爱情》则是专注地走“偶像+情感”的路线。那么三者究竟后续表现如何,是否能够如《余罪》一样表现强劲,我们只好拭目以待了。
请多一点点智慧,少一点点智障
根据最新的社会调查,网络剧的收视群众中,超过55%都是本科以上学历。所以拿观众当傻子的时代已经要彻底翻篇了。
尤其是罪案剧这种讲求逻辑推理和智谋的类型剧,对智商的要求就更高,像去年《他来了,请闭眼》这种业余到观众看着都快要得尴尬恐惧症的推理,至少在“罪案剧”的领域是绝对不会讨好的。《余罪》尽管第一季备受追捧,但第二季在某些桥段也出现了各种漏洞,许多网友都很想问一个问题:全世界都知道余罪是卧底,傅老大就是我不听我不听,你说他到底是真爱还是智障?
由此可以看出,观众渴望的是一场真正的智慧交锋,为了“智斗”,他们甚至可以舍弃情感部分,甚至有一部分观众认为对于情感部分的刻画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心理罪》曾经被指责剧情过于缓慢,而事实上,它的剧情缓慢就是源自于对男女之间的情感描写过多,而对于观看罪案剧的人来说,这一部分永远都是属于“快进”的水戏。《心理罪》原班人马打造的《灭罪师》据说将会吸取《心理罪》的经验,更加着重展现逻辑推理的部分。
可见,创作者对于观众的反馈还是非常敏感的,期待《灭罪师》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加烧脑的剧情。
炫技,千万别忘了炫技
如果你看过《神探夏洛克》,你一定对夏洛克一眼扫过,凭空就冒出各种小白字的画面印象深刻。

如果你看过《暗黑者》,你一定记得某一集里罗飞和他的小伙伴们看着几张照片运用人流推算,光照角度,环境声音,土禳鉴别等诸多方式推断犯罪嫌疑人的最终位置的桥段。
俄罗斯电视剧《纨绔子弟》的富二代主角虽然百无一用,但是他却可以凭借死者的指甲油断定她是在哪家指甲店停留过。
这些,都是罪案剧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炫技。
就算是《余罪》这种贴地气、相当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网络剧,仍然也会有炫技的成分在,比如余罪在洋城接受训练前默记汽车轨迹,用反侦察的方法逃脱许平秋和大胸姐的监控等情节,都是在彰显余罪这个人的特殊性。
“炫技”是罪案剧中能够迅速让观众把注意力投入在主角身上的方法,而且吸粉效果非常强大,如果“炫技”炫得漂亮,这部剧的主角将会比任何一部剧的主角都更容易走进人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如果炫技玩砸了,观众一定会认为主角做作、愚蠢,如果一个罪案剧的主角给人留下的是这个印象,这对于整个剧集来说都是毁灭性的的打击。
除了以上三点,罪案剧必不能绕过的还是审查。
尽管网络剧的环境宽松,但是如果罪案剧错误的表现了不该表现的东西,碰了底线,任凭你投资上千万,分分钟也会给你拿下。
在罪案叙述过程中最难把握的就是如何展现罪犯的生活,却不会让人对它产生过分的好奇;如何能够展现公安干警的辛劳,却不会让人产生不信任感;如何能够让把罪犯塑造的更加立体,却不会让他更有魅力;如何把正义的警察塑造的更加多面,却不会让他流于表面。
以上四点,是创作罪案剧的过程中永恒的难题,想要打造一部成熟的、也令人喜爱的罪案剧,不光要进行形式上的突破创新,这些看似“镣铐”的问题,也需要在创作中得到妥善的处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骨朵传媒 » 《余罪》之后,罪案题材网络剧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评论前必须登录!